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索契耶夫和慕尼黑爱乐的幽秘之声 | 乐评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4  浏览量:7

文 | 陈浩章

11月10日至13日,慕尼黑爱乐乐团以连演四天、曲目风格各异的音乐会,为北京乐迷奉上了年度至为享受的现场。这次的两套半曲目显然是照顾到各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作品的部分显然是为了指挥家图冈·索契耶夫能展示他擅长的祖国的音乐,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则是这支底蕴深厚的乐团的保留曲目。而独奏家的选择则是根据巡演目的地来定的,此次由2013年马泽尔与慕尼黑爱乐中国巡演时的钢琴家张昊辰,以及因他手伤接替上阵演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黎卓宇担纲。

11月10日的北京艺术中心,许多观众都悬着一颗心,张昊辰此前因手伤而在这个演出旺季缺席了与费城交响乐团的合作,但他显然不愿意放弃与慕尼黑合作的机会。对于受伤的张昊辰来说,这样的一版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属不错,毕竟大的结构框架是相对完整的。但另一方面呢,他不如不弹——右手食指包裹着的他无论是明显的错音还是不敢释放的力度都令观众揪心,一乐章一上来速度快于乐队显然也是考虑到体力的续航问题,音乐中甚至能听出挣扎和拧巴,听来令人唏嘘。

而12日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黎卓宇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与索契耶夫则是天作之合,尽管也时有不干净的和弦,但他音乐中那种诡谲配上索契耶夫巫术般的指挥营造出的氛围感令人拍案叫绝。钢琴家指触灵动,强调小动机的性格对比,赋予号称被魔鬼附身的帕格尼尼主题以精灵古怪的气质。他和指挥家共同营造出拉赫玛尼诺夫经典的“死亡叙事”。

下半场《天方夜谭》堪称完美,让我决定连听两场,这是深入索契耶夫骨髓的音乐。细心的听众可以发现,今年来的大团中,俄罗斯裔指挥家比例极高,而除却索契耶夫,之前到来的捷杰耶夫、尼尔森斯与即将到来的库伦齐斯都深受圣彼得堡的两脉指挥学派影响。而索契耶夫对于一年前谢世的特米尔卡诺夫的效仿显然比尼尔森斯对杨松斯的模仿更成功、更持久,他秉承了老牌俄罗斯大师的弹性速度传统以及圣彼得堡学派那些温柔敦厚的处理。第三乐章第一主题再现时的醇美时刻让人沉醉,索契耶夫出神入化的分合拍让这个再现显得无比绚烂,充满了温暖与深情。这些微妙的时刻皆是靠他出神入化的手挥出来的——索契耶夫的手像是被附着了意识的灵体,不拿指挥棒的手如施法般挥出,而身体却总是岿然不动,他像一位炼金术士发出号令,让慕尼黑爱乐发出黑金般的声音。

那象征船的动机,一会儿如幽灵船般穿过木管的薄雾骤然出现,一会儿像巨轮般倏然撞向礁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主题发展说实话有些冗长,更多是为这些主题披上绚烂的配器外衣。而对于表演来说,要重视的是那些主题的出现方式。在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的演奏中,第一乐章那些内声部都被精细却不刻板地勾勒出来,每一次主题不同配器出现之时,他们都赋予其充满变化的色彩。第二乐章中,巴松独奏的弱处理扣人心弦,第四乐章,全乐队的炫技时刻,火力全开的慕尼黑爱乐予人以极致的视听享受。乐团首席青木尚佳在全曲中的独奏上佳,这位女演奏家的纤美音色让人联想到天方夜谭传说里的山鲁佐德。

第二天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如预料中的一样,是一场精彩的折衷主义之演。这部作品是乐团伟大传统的体现,如果说德累斯顿的声音从天上传来,那么慕尼黑爱乐的声音简直是从地底涌出,他们巧克力般的音色赋予布鲁克纳音乐更多的绵厚,厚实而富有层次的弦乐显然是指挥家切利比达克当年的调教之功。而长期在法国任职的有着俄罗斯血统的索契耶夫,面对布鲁克纳那些或神圣或肃杀的主题,依旧试图做出像《天方夜谭》那般的性格对比,可惜这终究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布鲁克纳音乐中的神圣与虔诚不需要这种聪明,越对比,越不虔诚。而听后再对比索契耶夫与芬兰广播的版本,可以明显感到他有些“奇怪”的处理没有被慕尼黑爱乐遵从——他们许多时刻仍按照传统演奏,这版演绎的折衷主义体现在了这方面,而这也是巡演的常态。但就演奏状态而言,第一乐章后可谓更入佳境,乐团的音响仍是顶级的。

慕尼黑爱乐有着很好的传统,但绝非如维也纳爱乐那般保守的乐团,这支乐团不但有很多非欧面孔,在乐器的使用上,他们允许葡萄牙裔的大号首席里卡尔多·卡瓦何塞使用美国、法国使用的C调大号,这在德国乐团看来是破天荒的。这种不断革故鼎新的开放显然是他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方式,而这种状态带来的感动,必定成为我今年中最值得铭记的几个时刻之一。

王小京 张寅生 牛小北/摄

- THE END -

《音乐周报》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