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艺术家一辈子就图个“好”字

更新时间:2024-11-18 20:34  浏览量:7

黄田(右)与黄亚蒙

文 | 卢旸

11月10日,古典音乐厂牌璐玛音乐(Blooma Music)发行作曲家、词作家黄田原创钢琴作品专辑《天问》。专辑收录《佤山舂米谣》《拉木鼓》等18首作品,由黄田女儿、钢琴家黄亚蒙和她的10位学生共同弹奏,展现出作曲家“音符似有民歌余味,旋律常留边寨花香”的音乐风格。

为古诗词谱曲

专辑名称“天问”来自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用音乐表达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专辑同名作品《天问》和《山鬼》均源自屈原的诗歌。“在屈原心中,山鬼就是一个人,而且是美得不能再美的那个人。”黄田说,屈原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对天地人生,往古圣哲乃至天上神灵发出深刻的疑问,他的思想、人格和智慧,永远感召和陶冶着中国人的灵魂。方贤美演奏并录制了钢琴独奏作品《山鬼》,“这首作品篇幅较长,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运用了很多复杂手法,中间繁复、灵动的炫技篇章极富动感。”

“我从小喜欢诗词歌赋,背进头脑里的诗歌会对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专辑中,黄田还为苏轼、王维的诗词谱曲,如《采莲曲》《红豆》《昨夜星辰》《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其中,苏轼的《洞仙歌》塑造了一个像神一样的美人,连天上的月亮,都不免要贪婪地多看她几眼;《水调歌头》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祝愿,牵动人心。演奏并录制了作品《水调歌头》的张慕溪说,“作曲家用音乐的形式把苏轼的词表现出来,表达了对大家的美好祝愿,我在弹奏过程中能感觉到明月高挂天空的画面。”

云南风情洋溢

历史上,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如今马帮在发达地区早已绝迹,但在遥远的云南山区依然是蔽塞之地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工具。“真实的马帮,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令我惊叹不已。”黄田回忆,那些马被赶马大哥装饰得漂漂亮亮的,马脖子上都挂着铃铛,一走动铃铛就响,这样马就不会走丢失。领头马装饰得很华贵,额头上有面镜子,头顶有一柱高高的红穗子,身上还披红挂绿。黄田的钢琴套曲《山的行旅》试图把真实的云南移植到音乐里,其中第五首《山乡马帮》描述了此情此景。

《山的行旅》之外,专辑中《佤山舂米谣》《小卜冒把叮琴弹响》《孔雀湖》等作品也洋溢着云南风情。“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非常单纯又富于联想,很奇妙,而且越是偏远贫穷的山区,民歌越好听。”黄田深入云南采风,有时赶一天路,在高原步行一二十里地,只为听当地一首民歌,“这样的经历让我有幸听到民歌海洋中的精华,它们一辈子也用不完。”

其中,《孔雀湖》描写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孔雀公主住在孔雀湖边,漫步于湖边时,千百只孔雀张开彩屏把她围在其中。孔雀公主有个好听的名字:楠木诺娜。英俊的召树屯王子看上了楠木诺娜,公然违抗母命,最终与这位民间的公主喜结连理。恩赫吉诺是这首作品的首位演奏者,“音乐就像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中间的快板非常活泼,就像在山林间自由奔跑,练习起来虽然很难,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马天坤演奏并录制了《佤山舂米谣》,“音乐非常有画面感,演奏时能感受到佤族人民劳动时载歌载舞,充满幸福感。”

作品要能听能看

《崖畔上开花》是黄田学生时代的作业,也是送给黄亚蒙14岁的生日礼物。在经过反复打磨后,这首作品于2020年开始由黄亚蒙在音乐会上正式公开演奏。黄亚蒙说:“当年父亲对我说,艺术之道,要想钻进去,很难;要想钻出来,更难。父亲还对我说过,艺术家一辈子图个什么?就图一个‘好’字。”

“《崖畔上开花》学生气十足,当时是按照作曲技法规规矩矩写作的。而只有经历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现在才能得心应手地随性创作。”黄田谨记老师、作曲家江定仙说过的话:作曲家写出来的作品不仅要能听,还要能看。“学音乐的人会看你的乐谱,音乐中的名堂是瞒不了人的。”黄田说。

黄亚蒙出生于昆明,10岁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1年进入李其芳教授班,1995年被免试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至今,专注致力于中国青少年钢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我在学生时代以演奏古典音乐西方作品为主,也演奏叶小钢等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作品。音乐学院学术氛围浓郁,作曲家追求最新的创作手法。而父亲这一辈作曲家不一样,他们音乐中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了我的内心,而且每首演奏都很有难度。”黄亚蒙录制了专辑中的《澜沧江的早晨》《小卜冒把玎琴弹响》《天涯何处无芳草》《山的行旅》4首作品,其他作品分别由马天坤、李子建、恩赫吉诺、鲁岳峰、方贤美、张慕溪、白茹娜、刘禹墨、项墨白、廖檬加等学生演奏。黄田对这次录音非常满意:“孩子们演奏得非常出色,这一代钢琴学子的音乐涵养、演奏技巧比起四十年前进步相当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