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在音乐中跨越时空,听见他对中国的爱

更新时间:2024-09-11 21:15  浏览量:28

他是第一个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北京胡同》留住了老北京城的声音,他的“孟姜女”让中国音乐戏剧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他就是深爱着中国文化的俄国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

今年是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诞辰13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特邀他的孙子——大卫·阿甫夏洛穆夫执棒演绎其祖父的经典作品。

演出海报

明晚,这场纪念音乐会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

1

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1935年4月底,聂耳将《义勇军进行曲》词曲定稿寄回上海后,录制歌曲就提上了议程。

当时的百代乐队指挥、俄国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发挥了巨大作用,《义勇军进行曲》最早版本的配器就是由他完成的。

阿隆致力于探索西方作曲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结合,很早就开始尝试用西方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毕生都在为中国民族音乐贡献力量。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出生在中俄边境小城尼古拉耶夫斯克,那里居住着不少中国人,也保留着中国的风俗习惯。阿隆从小就听着京剧长大,日常喜欢穿布鞋、着长衫。因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的后辈几乎都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中国话。

阿甫夏洛穆夫一家

抱男童者为阿隆,男童为大卫,左一为雅各

耳濡目染,大卫1982年就来过中国。他去了北京、西安、南京、杭州,这次又来了上海。虽然不像祖父那般从小浸润于中国文化中,但骨子里的那份热爱一脉相承。

他说:“我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尤其喜欢古琴,最爱《阳关三叠》。”

大卫·阿甫夏洛穆夫(左)

2

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1945至1946年间,阿隆曾任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客席指挥。

那时西方音乐刚刚进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音乐面临“全盘西化”与“保留传统”的二元困境,是他用一部又一部作品,证明了中西方音乐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9月12日晚,大卫将担任指挥,先后演奏祖父阿隆所创作《北平胡同》《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第二交响曲》三部作品。

交响素描《北平胡同》完成于上海,描绘了作曲家对老北京城的回忆与印象。中国风味的旋律中穿插着京剧、胡同叫卖声等北京城“特有的声音”,既富厚重的历史积淀之感,又有平易近人的烟火气息。

《小提琴协奏曲》写于当时的“四马路”菜场,也就是如今的福州路,那是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当时的排练场地。乐曲整体风格明亮而祥和,拥有许多新奇的乐思。

最后登场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的创作与首演都在美国完成,但聆听曲中旋律却能感受到作曲家怀揣着一颗热爱中国的心。它不但需要庞大乐队,还在其中编入了中国特色的钹、镲、锣、鼓、响木等打击乐器。恢宏的西方交响曲结构中使用了中国民族音乐调式和旋律,精巧而富有生机。

新演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