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得太快!坑了我国20亿后,现在卫星导航系统全部瘫痪
更新时间:2024-11-10 17:37 浏览量:7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从一开始的“众星捧月”到如今的“雷声大雨点小”,这过程可以说充满了戏剧性。本想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的第三极,结果在“资金不够,技术来凑”的模式下,屡次栽跟头。反观我们的“北斗”系统,依靠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自给自足,还成了全球导航市场的一大劲旅。20亿的“交学费”教训,看来不光中国人明白,欧洲这回也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技不如人”。
2002年欧盟启动“伽利略”项目时,其实也算得上是志向远大。打算以一己之力搞出一套跟美国GPS抗衡的系统,说实话,当时的欧洲确实有些“豪气冲天”。不过,这个自信在中国人看来有点“飘”,尤其是在他们一边喊着要和中国合作,一边又把“伽利略”项目摆在了一个“上对下”的位置。正是因为这种潜在的不平等,加上对北斗发展的威胁考虑,中国最终拒绝了加入“伽利略”的邀请。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何等的明智。
因为“伽利略”系统启动不久,欧盟就频繁出现资金断裂,项目一拖再拖。2011年,“伽利略”卫星上天了几颗,却时不时“罢工”;2020年原定全面建成的计划也一再延期,至今仍未实现稳定运行。更糟糕的是,2019年发生的“全系统瘫痪”事件,简直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界的一次“大型灾难直播”。欧洲搞不搞得成导航系统暂且不论,光这几次“短路”已经让不少人信心大减。
而对比之下,中国的北斗从1994年立项,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在2000年发射了第一代。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全球组网,为全球数亿用户提供定位服务。北斗不是靠烧钱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个成就,不光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他国定位系统,还使我们在技术自主上拥有了战略保障。不仅仅是军事上有了“北斗盾牌”,在民用领域,北斗系统更是让各行业如虎添翼。
在导航这条赛道上,中欧一开始的“合作”到如今的“竞合”之局,其实就是一个提醒:国际合作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不能失去对等和独立。中国拒绝“伽利略”的背后,是对技术自主的执着,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判断。尤其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国家战略和技术自主的重要性再一次展现,你认为未来中欧的科技合作还会走向何方?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