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黄天骥:中山大学的音乐往事

更新时间:2024-11-10 13:04  浏览量:8

黄天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

在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环,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青年人,都培养成艺术家或音乐家,但是,我们必须让青年产生对艺术的兴趣,具有一定的修养。

在中山大学,凡是在各学科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必然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具的学者。且看生物学家蒲蛰龙院士,便曾应邀参加“羊城音乐花会”,参加小提琴独奏,公开演出《新彊之春》和《小夜曲》,受到各界的好评。文史泰斗陈寅恪教授,从事繁难的资料考订和研究。他虽然双目失明,却常常邀请新谷莺等著名京剧演员,到他府上清唱。可见,他对曲艺亦即中国传统音乐,热爱熟悉,并且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他的许多诗作和论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老人家具有非凡的形象思维能力。

中山大学牌坊。绘图:郜曈

在中大,广大师生对音乐艺术一直十分重视,早在抗战时期,黄友棣、何安东等校友,便创作了多首抗日歌曲,激发群众的抗日斗志,像“抗战!抗战!要全国总动员”的歌声,一直响遍广州;至于《杜鹃花》这首名曲,是中大校友黄友棣创作的,这首抗战时期著名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当年在全国风行,也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回响。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也曾生活在康乐园里,他的塑像也竖立在绿荫之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在康乐园里传唱苏联歌曲,诸如《祖国进行曲》《喀秋莎》之类。晚上,广播站播出舒伯特的小夜曲,优雅的旋律,伴随着我们从图书馆回到宿舍,进入梦乡。

上世纪60年代,我们经常要下乡进厂劳动锻炼。在挥汗如雨之余,师生稍事休息,便在田头、在工地,放声歌唱。我们还会创作歌曲,以中文系为例,师生到虎门劳动,为了回校参加国庆献礼,我们模仿《黄河大合唱》的形式,集体创作了大合唱《虎门颂》。中文系从来不缺乏诗人,7首歌词,先由金钦俊、黄渭扬老师和尚久骖同学撰写。那时,刚好又有从空政文工团考进中文系的徐欧光同学,她音乐水平较高,便由我和她担任作曲。

我也从小爱好音乐。幼年时,著名粤剧小提琴演奏家骆津,住在西关宝源正街十四号之一的二楼,刚好成了我老家的邻居。他经常在阳台练习小提琴,悠扬优美的琴声,让我心驰神往。新中国成立后,我到南海中学读书。音乐课曾嫩珠老师,新中国成立前毕业于中大的教育系。她知道我喜欢音乐,便专门请乐团专家指导我如何学习乐理和指挥艺术。在高中时期的一个晚会上,她居然让我指挥《黄河大合唱》,而《黄河怨》一曲,则由她独唱。后来,曾老师被调往珠江乐团担任女高音独唱家。在报考大学时,我甚至出现过报考音乐院校的念头。后来,终于决定报考中文系,被中山大学录取。但是,后来在长达近70年的学习和科研教学工作中,音乐艺术对我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虎门颂》是四部混声合唱曲,在排练时,我们把随身带着下乡的乐器,二胡、小提琴、手风琴、琵琶等等,胡乱拼凑在一起,组成乐队,竟然有声有色。排练时,听众都很兴奋,一时间“晴空万里,波涛滚滚”和“风起云涌,炮声隆隆”等歌声,响彻虎门镇“南北面”的小岛。当我们在国庆节时回校“献礼”,在“风雨操场”(即现在梁銶琚堂的位置)演出《虎门颂》时,竟受到热烈的欢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全校各系一百名的歌唱演员,以及比较像样的管弦乐队,代表中山大学,正式在“广州文化公园”和“青年文化宫”等场所,作公开演出,扩大中大的影响。每次演出的反响非常热烈。在学校,我们在广东音协专家协助下,进一步解决了和声、对位等处理不完善的地方,演唱水平从此也大大提高。那时,竟惊动了上海文艺出版社,他们计划把《虎门颂》公开出版……虽然后来因为国内形势转变被退稿了,但是中文系和其他各系的音乐水平,以及对艺术的理解,普遍得到了提高。

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大批优秀青年通过考试,进入中山大学。“大治之年气象新”,在康乐园里,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时候,同学们既唱革命歌曲,也唱由港台传入的校园歌曲,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整个校园沉浸在生机勃勃的音乐气氛中。就在这时期,一些爱好音乐的师生,还组织起来,创作自己的校园歌曲,并且选取了若干首,制成《唱大海》的音乐专辑。那活泼奔放的旋律,传达出年轻人对家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强烈愿望。据知,这个音乐专辑,在广大青年朋友中,也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那阶段,我刚好任中文系的系主任,提出过歌唱、演剧、跳舞等项目,在中文系不属于课外活动,我们应把它视为正课的部分。因为我从教育学的学习中,深深感到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贯通的重要性。在这之前,中文系78级的陈小奇同学中学时已具有音乐的天赋,进入中文系后,很自然地受到了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以及语言学(这属于文科中的理科)的熏陶。在他毕业后不久,不就创作了轰动全国的《涛声依旧》吗?请注意,它的歌词,明显吸取了诗词的意味;它是流行曲,但曲式分明不同于从香港传入类似爵士音乐的流行曲,而是渗入传统的民族性成分。这其间,潜藏在他脑海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结合,令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校团委的倡导下,中山大学每年都会举行由各系参加的合唱歌咏比赛。其后,又举办“维纳斯杯”歌唱比赛,其中有独唱,有小组唱,同学们踊跃参加。一次又一次地让整个校园涌现出浓厚的音乐气氛。我也知道,医科的师生,也热爱音乐艺术,经常举行高水平的音乐活动。我们从一些医科师生的乐器演奏中,从中山一院院长兼中大常务副校长肖海鹏教授,以及从中山二院院长宋尔卫院士的男中音独唱演出中,就可觉察到医科的师友,大都具有很高的音乐水平。

近年来,让全校师生更感兴趣的,是在团委的组织下,每年举办的草坪音乐会。这让全校的师生员工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又可以自由轻松地欢度盛大的节日。

许多大学都有草坪,举行音乐会也是许多学校的常例。可是,在美丽的康乐园的大草坪上举行音乐会,却是中大的特色。有趣的是,我们举行草坪音乐会时,师生员工,乃至家属,都可以自由参加。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这时候,团委既会有组织地让师生们表演节目,又会让有兴趣的音乐爱好者,自动站出来表演,还可以临时“揪”出坐在观众席中的老师,请他们登场客串。于是,整个草坪,欢声笑语,乐声悠扬,歌声阵阵,舞影翩翩。千百人团团围坐,紧密团结,又可以随心所欲,来去自如。老树笼荫,芳草有情,大家总是舍不得离开。这时候,整个草坪,充满轻松活跃的气氛。

我在1952年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直至85岁时退休,在校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长达大半个世纪。近70年来,我一直在学校领导和师友的培育下成长,也一直在康乐园浓郁的音乐氛围中成长。这几年,即使有更多的时候,居住在校外,但每当夜深人静,有时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当年舒伯特《小夜曲》的回响。那优美旋律,依然让我神往,使人心醉。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我,年华渐老,但涛声依旧。我总记得芳草有情,岁月如歌。祝愿百年母校,在奋进的歌声中永远年轻,永远辉煌!

【作者】 黄天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