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惯用电影节政治,难怪让张艺谋到最后,也远离了西方!
更新时间:2024-10-31 18:19 浏览量:11
困扰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之一真的是审查制度吗?不是的,当谈到选择什么样的“国际”电影和戏剧来向西方观众展示时,标准非常明确,要受到政治驱动才行。以 1999 年的中国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为例。它被许多影迷认为是张艺谋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甚至是他的代表作,至今在烂番茄上享有96%的 “新鲜 ”/正面评价和90%的观众评分。
然而,这部电影以及张晓波的另一部电影《回家的路》,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被冷落了。原因是组织者认为这部电影过于“亲中”,里面有学生升起中国国旗和唱国歌的场景。任何明智的观众都能看出,这样的场景与宣传中国无关,只是电影中的叙事,很多学生甚至一开始忘记把国旗挂在旗杆上,这只是品格塑造而且非常真实,上过学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升旗的场景实际上比一分钟长一点
张艺谋因此对戛纳电影节大为光火,他将自己的两部电影都撤出了电影节以示抗议,还给电影节的官员写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从未被西方任何主要新闻媒体提及),引用如下:
我无法接受,当谈到中国电影时,西方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一种“政治”解读:如果不是“反对政府”,那就是“支持政府”。用如此简单的概念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天真和缺乏视角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对于来自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导演的作品,我怀疑你们有同样的观点。
如果展示一个国家的国旗都成问题,那么一半的美国电影将自动被排除在这些电影节之外,更不用说每年用奥斯卡奖来作诱饵,所制作的千篇一律的二战/大屠杀电影上贴满的纳粹德国国旗了。
另外,戛纳电影节的官员们也对《一个都不能少》的圆满结局感到不满。在电影中,这所贫困的农村学校终于得到了它需要的物质援助,这要归功于一位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不遗余力地寻求支持,以及好心的城里人的慷慨捐赠,这种对普通中国人的有益描述再次被误解为“亲中宣传”。
这是西方不仅对华进行负面宣传,而且积极压制对中国人民和社会的任何正面和真实描绘的又一个例子。直到今天,西方在流行文化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难怪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找不到观众。不过,我个人不会太担心这个,因为软实力是建立在硬实力之上的,而后者正是硬实力使西方文明如此霸权的原因,正如亨廷顿所说的:
西方赢得世界不是因为它的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越性,而是因为它在应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越性。 西方人经常忘记这个事实;非西方人永远不会忘记。
现在,西方国家正在明显地失去他们在军事和生产方面的传统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也在慢慢削弱。随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质疑和解构西方文明的神话、道德和自由主义,可以预测未来的电影场景只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令人兴奋。
好莱坞和西方娱乐总体上已经消亡多年了,一部又一部的超级英雄、多元宇宙电影;或者是经典系列的愤世嫉俗、懒惰、花哨的重启,其中主角还是种族互换或性别互换的。我们不介意看到全新的想法,以及来自非西方国家的,那些被冷落和忽视的艺术家作品,多极化电影的格局即将到来。
那回到开头,中国电影在海外没有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所谓的审查制度,没有证据表明(政治/意识形态驱动的)审查制度会扼杀创造力或导致烂片。20 世纪中叶臭名昭著的好莱坞黑名单导致数百甚至数千名美国电影业工人被解雇、监禁或流放。这是在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慌的时代,由于反共歇斯底里,媒体审查制度达到了顶峰。
然而,电影史上的这个黑暗时期在其他情况下也被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公民凯恩》(1941 年)、《乱世佳人》(1939 年)、《日落大道》(1950 年)等永恒的经典作品都在这个时代问世。自由民主对左翼、左倾人士的迫害,以及他们对言论自由和批判性思维的压制,并没有让电影变得更糟,反而让它们变得更好。
纽约国王
《纽约国王》是查理·卓别林作品之一,被影评人视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电影精彩地讽刺了美国社会从麦卡锡主义到消费主义的一切,它的许多信息和图像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意义。它虽然在美国被禁止(部分原因是卓别林本人在好莱坞黑名单上,几年前被美国政府驱逐),但在欧洲广受欢迎。
一个好的艺术家在审查和压迫下茁壮成长,这就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优秀艺术家,无论是在电影、音乐还是其他领域。我怀疑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最聪明的头脑被迫(由于环境或意识形态)追求自然科学、金融或政治等领域的事业,而忽视了艺术和人文学科。
在我们的社会中,反倒是另外一群人最终会获得艺术和人文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在这些科目上很出色,而是因为他们在其它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擅长。当你有一群没有才华、受教育程度低、自恋的 nepo 婴儿,自我膨胀,渴望得到关注时会发生什么?那么,中国电影业就是答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高昌利把这个问题总结得相当完美:
很多“艺术家”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题材决定论。他们认为,有些题材就不行,总是埋怨题材不好、政府审查太严,有些题材不让涉及。后来我问他,哪个题材不让你反映?摔跤是个冷门题材,是奥运会的冷门项目,电视转播收视率低,但是印度拍出来就有高票房。我说,你压根是不想拍《摔跤吧!爸爸》,只想拍“过来吧,小姨子”“别这样,姐夫”。
话糙理不糙,然而,我确实对中国电影业的未来会有所改善寄予厚望。曾几何时,像《小时代》系列这样肤浅、低费力的垃圾作品,它高举有问题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化物质主义和自私等令人讨厌的品质主导了中国电影。
好在近年来,随着郭帆的作品(如《流浪地球》系列)在国际上的成功,这种趋势有了改变。现在的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强国,光就购买力而言,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和平缔造者,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虽然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受欢迎程度可能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超过好莱坞,但我们最终会到达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