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女声试音标杆——蔡琴《伤心小站》/《此情可待》
更新时间:2024-11-04 19:14 浏览量:9
在华语流行界,蔡琴的嗓音是不灭的时代符号;在发烧音响圈中,蔡琴的唱片是女声试音的标杆。
每位音响迷手上都会有一张蔡琴的名曲CD,没有人能不为其低回委婉,淳厚沉稳又散发着阵阵古典韵味与几分浪漫的嗓音而着迷。
蔡琴的中音区尤其出彩,冷艳中流露着些许温存,充满“阅尽沧桑依旧真挚”的气质。
今日要分享的这两张专辑,虽然不能说是蔡琴相当“出圈”的,但却是相当值得反复聆听的伟作。
接下来的12月份,蔡琴还将开展新的巡演,那就让我们先重温经典,并期待她的全新演出吧~
发行于1986年的《伤心小站》是蔡琴在飞碟唱片里发行的一张不抢眼专辑,著名音乐人吴楚楚、谭健常、林庭筠、曹俊鸿等人参与了整张唱片的制作,保证了专辑的品质。
这是一张概念专辑,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它的主题。蔡琴淳朴的声音、简单的和声、民歌时期的风格,处处流露着真情。
音乐人杨立德为蔡琴《不曾放弃》谱词,而中国台湾资深音乐人谭健常也在唱片中为蔡琴谱过唯一的一首《竹篱外的春天》,作为同名电影的主题曲,此曲还在当年获得了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伤心小站》中已能听出蔡琴的演绎相比较于早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显得更加开阔而大气。
苏来、陈弘志、庄奴等创作的词曲精致而各有独特风味,辑中11首曲目现在听来亦是精品,蔡琴不凡的诠释,更将人生的真实体验浓缩其中,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智慧和才情,娓娓唱出人间甘苦百味,极富感染力。
就如专辑文案中写到的那样:“人间情谊千百种,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是这样生活的......艺人有许多种,而我同样的只能当一种——蔡琴的这一种。
唱歌是我的兴趣、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生命。
每一首歌曲,我都是用我全部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所有人类的关系去唱,如果我的歌声曾经感动过你,必然是你领会了蕴含在歌声中的那一份诚挚心情。
唱了七年的歌,歌和我早已分不开,我喜欢唱歌,真的好喜欢,对我来说,如何把歌唱好是唯一重要的事,如果能够,我很愿意一直唱下去,唱一辈子,直到我老到不能再唱为止;因为,我在人间,我是那个恋于歌的蔡琴。”
这一张《此情可待》发行于1984年,是蔡琴离开海山唱片转到飞碟唱片发行的首张专辑。
情,就是这样一种复杂而奇妙的感觉。既是每一个人人生必经的过程,却也是少有人能看透的玄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情之为物,的确是嗔痴怨怒,点滴心头了!
情,在年轻的时候,是充满绮丽的憧憬;在恋爱的时候,是相知相许的喜悦;而当时光流逝之后,若不是已酿成一壶熏然的醇酿,便早已成为不堪回首的往日情怀了。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际遇下,每一个人对“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写情着墨之多,也正因如此。
那么,以歌声来诠释“情”的多样性,又是如何呢?
就这样,大家开始了半年的努力:制作一张以“情”为主的专辑,而蔡琴的加入,使得方向更加确定了——从一个有情女子的角度,唱出情为何物。
许多的作词、作曲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以及首度尝试的新人们,都参与了这次工作。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依个人的经验与感受,写下世间女子的缕缕情思,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十首歌,就是在不断激励下的成果,写沧桑、写喜悦、写落寞、写绝望、情的千般面貌,都一一展现。
而蔡琴在了解了每一个作者的故事之后,对这10首不同心境,不同曲趣作品的诠释,成功用完美的歌曲演绎以及高度的自信,展现出专辑封面所写的“美丽的女人,唱出了温柔的滋味”。
辑中,作为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主题曲的《最后一夜》曾荣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此外,《读你》、《油麻菜籽》、《过尽千帆》、《蝶衣》四首也是流传甚广的经典,余下的《塔里的女人》、《谁知道》、《聆听》等作品,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样耐听。本辑还曾获选“中国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1975.9-1993.1”第17名。
专辑最后取名为《此情可待》,与李商隐的原诗在意义上略有出入。不取“成追忆”而着眼于其“可待”,到底“多情自古伤别离”,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还是以“此情可待”相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