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引入地理课,探索新式教育:多学科融合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4-08-31 00:13 浏览量:12
课堂过程模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我们先来听一首西北民歌《花轿里的人》。(打开多媒体视频,播放歌曲,循环播放两遍)
教师问:花轿里的人为什么哭了?出嫁本来是大喜的日子,应该高兴吧?
同学讨论后,有人发言:她没有嫁给心上人,嫁给别人了。心上人站在相识的老地方看着迎亲的队伍。
教师问:为什么没嫁给心上人呢?
同学讨论,有人说:“这个地方太穷了,所以姑娘就远嫁他乡去了。”
教师:“答得很好,那么再想想,这个地方为什么穷呢?”
同学讨论后说:“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一道道沟来一道道梁,曲曲弯弯咋就那么长。这种地形不好种庄稼,收成不好,就穷。”
教师说:“答得非常好!找到穷根儿了哈。咱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加深一下体会。”
教师关上多媒体,说:“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黄土高原的这种地形地貌,不仅干旱少雨,下了雨也都顺着沟流走了,还带走了表层的土壤,草种子都冲走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不毛之地,寸草不生。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虽然一对青年相恋了,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姑娘远嫁他乡去了,看着心上人站在梁上,哭得泪湿衣裳,痛断肝肠。”
有学生议论:“这姑娘不讲究,嫌贫爱富,变心了。”
教师说:“我们再听一首《走西口》。”
循环播放两遍。
教师说:“这回怎么样?两个人很讲究吧?既然相亲相爱,哥哥为什么要离开妹妹呢?”
同学议论:“应该还是那个地方穷,哥哥去外地赚钱去了。
教师说:“说得对,西北民歌是一个系列,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都是青年男女的离别,还有《西口情》、《一盏油灯》等等。不过,这些民歌都是旧岁月留下来的。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要创造美好的新生活了。面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要拿出移山填海的精神,把黄土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地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管事的领导,面对黄土高原,你想怎么办?我们可以分组讨论十分钟,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之后,开始发言:
A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可以搬走,哪里山青水秀就去哪里。
B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可以修梯田,围坝保水,不让水流走,也冲不出沟来。
C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现在的机械化水平高了,可以把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坎坎推平,造出一个大平原来。
教师高兴地说:“C组的办法好!精神可嘉,鼓掌!”
教师问:“推平黄土高原的想法是哪位同学提出来的,请起立。”
C组某同学站了起来。
教师:“请问,你是怎么想起来要推平黄土高原的?”
同学回答:“我爸就是开挖掘机的,我看过挖掘机干活,力量非常大,干得非常快。一台挖掘机能顶几百个人。有了这种大机器,推平黄土高原应该不是问题。”
教师:“说得好!有了机械化,问题就容易了。不过,把黄土高原推平是个非常大的工程,难度还是很大的。延安市就进行过类似的工程,用了十年花了一千亿元人民币才完成,不光是用机器,还用炸药炸山,方法用了不少。。但是,这种工程是千秋大业,花钱出力嘛,值得干!”
学生说:“其他地方也向延安学习,就可以把黄土高原推平了吧?”
教师说:“那就要靠在坐的同学们了,等你们长大了,喜欢行政管理的,努力学习,争取当地方的领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可以组织人力物力,去干大工程,可以学习延安,把其他地方也改造好。喜欢科学发明的,努力当机械制造的专家,造出巨无霸的挖掘机,一铲子就能搂平一个山包!所以,在坐的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练一身本领,将来工作了,就可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现在,给大家五分钟,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安静度过五分钟)
请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吗?
文娱委员举手,起立说:“通这堂课,我感觉到音乐和歌曲能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通过听歌曲,知道了西北黄土高原的人生活非常艰难,引发了我的同情心。”
教师说:“说得非常好,鼓掌。歌曲当中的确能反映真实的民间生活。一些艺术家也是通过对民间生活的了解进行创作,把百姓的生活和愿望表达出来。虽然普通百姓自己找不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只有掉眼泪,愁断肠,走西口远或者远嫁。但是他们的心愿通过歌声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比如,机械制造专家听了歌曲知道了,就可以去研究大型机械。政府官员听了歌曲知道了,就会努力调集人力物力来进行大的改造工程。艺术家的作品,就成了人们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所以说,歌曲中有民间疾苦,有喜怒哀乐,有天下兴亡。音乐和歌曲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我们要学会音乐审美和深度思考,把音乐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这样,才叫会听歌曲了。”
教师问:“还有哪位同学发言?”
劳动委员举手,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与时俱进的道理。过去干不了的事情,现在可能有条件干。就像推平黄土高原这种事情,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以前机械化水平太低,都是用人力,用铁锹和扁担是不可能推平黄土高原的。但是,现在就可以想一想了。将来也可能真的做到。”
教师说:“说得好!除了要与时俱进,还要因地制宜,不能搞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前面有两个小组也提到了不同的做法。A组同学认为要搬离不适合居住的地方,这个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一个地方常年无雨,就算把沟沟坎坎推平了,没有水还是无法种植。遇到这种地方,那就不如搬家。B组同学认为,可以修梯田。这个想法也有可取之处,在特别大的山岭面前,完全推平难度过大,就可以考虑开出大的梯田。我们三个小组讨论的三种做法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做事情,思考问题,不能一根筋,也不能搞一刀切。因为具体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遇到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也不一定是错的,想法不同未必就是矛盾,也可以是并驾平行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我们再理顺一下前后逻辑:
西北地区的百姓,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倍受煎熬,通过唱民歌山歌的方式抒发情感,被艺术家整理成歌曲广泛传唱,科学家和政治家,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努力制造机械,调集人力物力,改造了环境,让人们的生活美好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只要团结起来,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大家要怎样?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团结!
下节课,我们就要认真学习黄土高原的知识,降水规律,气候,土质,农业生产,交通和矿物质。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改造黄土高原。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齐声说:对!
教师:下课!
(结束)
总结:这堂课把音乐欣赏与地理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入励志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把地理课讲出了艺术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