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完备的悲剧艺术 迎风的青春 你哭了吗?
更新时间:2024-10-11 18:55 浏览量:12
胡适批评中国的戏剧说:“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在胡大才子的眼中,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思,不能引人反省”。的确,在中国古代戏剧中,才子和佳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朝着天地、父母那么一拜,让剧中人物和观众的心愿都得到了结。
于是,很多人就此指出,中国没有完备的悲剧艺术,原因是国人普遍缺乏“个人自由独立”的意识。
可是今天看到(迎风的青春 )大结局,李斯因为肠癌死了,还是稀里哗啦的哭了两集,本来以为这是下饭剧,可以再刷一遍,但是这个结局之前所有的温馨都变了,不想再看了。
故事的主角们,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着未知与挑战,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正如片名所寓意的,“迎风的青春”,即便前路风雨交加,他们依然选择勇往直前,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着心中的梦想之花。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而真实的情节,展现了青春的多姿多彩与复杂情感,让观众在共鸣中感受到那份纯粹与热烈。
画面中,晨光初照下的校园,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夕阳西下时的海边,是心灵得以休憩的港湾。友情、爱情、梦想与挫折,交织成这段青春旅程中最动人的旋律。影片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以及唯美的画面,成功捕捉了“迎风的青春”中最宝贵的瞬间,让人在回味中感悟到成长的真谛与青春的价值。
《迎风的青春》,不仅是一部讲述青春故事的影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它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那份敢于迎风而上的勇气与坚持,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就说:“中国只有家庭,只有团体,没有个人,没有个性。”鲁迅也曾批评“到团圆时节,又常是奉旨成婚”的戏曲作品是“说谎的文学”,并说旧时代人们只是喜欢安于现状,甘心生活在黑屋子里自欺欺人。
但对这种传统,我们不能一昧地批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华夏大地上人们的生命关怀,向来就不是指向宗教的,而是指向道德伦理的。
国人始终坚信,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那就是“大道”,它虽然摸不着,看不到,但它会公正无私地“惩恶扬善”。
印度诗圣泰戈尔曾颂扬:“何物能及中国文化精髓之美妙?他们天赋异禀,洞悉万物韵律之奥秘。”迥异于西方视生活为无尽直线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