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陈凯歌别再糟蹋志愿军题材了

更新时间:2024-10-10 15:04  浏览量:11

每当别人说《霸王别姬》不是陈凯歌拍的的时候。

他总能用一部部作品证明自己确实不是那块料,《志愿军雄兵出击》如此,《志愿军存亡之战》又来一次。

《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第一个镜头是一群白鸽飞过,满满的陈凯歌印迹。

但愿后续剧情不要把他那诗人的所谓浪漫、诗意和虚无的气质带到电影当中,怎料事与愿违,过于高估陈凯歌的情操了。

不是不允许这种风格,像朱一龙挥舞红旗以舞台剧的形式向父亲阐述地图那一段就挺好,有上世纪传统戏剧的影子,能把人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保家卫国的岁月。

还有彭总给的那颗糖可以类比上甘岭的苹果也是比较不错的解法,陈凯歌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也挺好,可他非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当视角一到朝鲜战场,陈凯歌就压制不住自己夹带私货的心情。

让他儿子陈飞宇从松骨峰下来后先失忆后无组织无纪律的从医院逃跑,遇到美军的冷枪又立刻化为战神,子弹打不着他,三两下解决战斗。

而后病好记忆恢复又给了他一个大场面的登场高光时刻,后面每到关键节点都是陈飞宇大显身手化险为夷,可以预见的是第三部上甘岭战役极有可能还会有陈飞宇,阿瑟看似走了,其实一直都在。

倒不是说没有这种万中无一,可这完全是美式思想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战争片拍法。

原封不动的搬到抗美援朝就丧失了原本就有的真与情,也让内核变了,可以学好莱坞的技法,但把他们的思想也复制过来,与虚无主义无异,借用志愿军的题材捧儿子陈飞宇的心思太明显。

这段历史还没过去多久他们就开始岁月史书了,娱乐圈妄图文化演变的人还有不少,需要时刻引起我们的警惕,文化的阵地寸土不让,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届时再补牢就困难了。

当你以为陈凯歌仅仅这样就完了,那你高估他的道德底线了,实际上他还有很多无下限的改编。

夜幕下,在两方胶灼,生死一线之际,敌人的坦克大炮就在不远处,我方听到歌谣后迅速起身大合唱暴露位置,而对方也十分配合,没有炮火攻之。

如此降智的做法只满足了陈凯歌的诗人浪漫情结,只想用无意义的情节来推动观众的情绪,罔顾事实,纯凭借臆想拍作战,太想当然的“我觉得”,而非依据史实的“合理性”,把打仗当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愧对革命先烈的的浴血奋战。

结尾也收的有些潦草,如何把炮团运上来的过程十分精彩,陈凯歌却闭口不谈,仅仅一波火力覆盖便结束。

明明可以再次彰显志愿军的素养,他偏偏选择了删减,最后傅崇碧眺望远方的设计也不太好,还不如直接按照历史来。

当63军撤下阵地,彭总亲自去看望,哽咽说道:“祖国感谢你们”,傅崇碧经抢救苏醒后第一句话就对彭总说:“我要兵”,彭总斩钉截铁的说:“给你兵,我给你补 2 万。”

这样远比现在更加振奋人心,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先辈们的悲壮,反观现在有些平淡了,哪怕陈凯歌多看几遍《铁在烧》也不至于只在花与歌上下文章,忽略了什么是重点。

或许,有些观众会因电影而落泪,但真正打动人的是历史本身,不是陈凯歌的春秋笔法,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

这么糟蹋题材,简直令人发指,类似的主旋律多了,历史就变了,下一代的历史观也被影响了,这种电影不该成为主流,应该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不过,《志愿军2》确实比第一部进步许多,但也仅限于跟陈凯歌自己比。

首先是讲清楚了为何要打铁原阻击战,一是防止美军第二次仁川登陆,二是部队需要休整。

三是退无可退,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不是退回鸭绿江能解决的,四是李奇微摸清了志愿军的后勤问题,使用礼拜攻势、磁性战术、火力压制对志愿军造成了莫大的威胁。

其次是一改国产战争片的通病,不再是堆积人海战术。

因为志愿军能取胜,除了意志和信仰之外还有绝佳的战术素养,而陈凯歌拍出了军人的足智多谋和灵活多变。

如堑壕战,反坦克,声东击西,炸水库阻敌,化整为零等,以及许久未见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和以战养战。

可这些本该是加成的地方,大多数被陈凯歌拍成了无谓牺牲的煽情片段,让人怀疑陈凯歌根本没有查阅史料,军事顾问可能也只是走个过场。

最后是人物群像更完整,大部分角色交代的有头有尾。

像李想、李晓、李默尹一家三口从短暂相聚,战场再见,到天人相隔,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看起来相对流畅。

还有军事专家吴本正,松骨峰幸存战士孙醒、杨传玉,以及第一部里不会用巴祖卡的杨三弟,他们在续作中都有了各自的救赎。

陈凯歌也用闪回让观众更易理解他们的选择,这些背景补充也让角色的行为逻辑比较完善,观影中不至于显得很突兀。

只是综合来看,《志愿军2》依然是不合格的。

爱国不是烂片的免死金牌,也不是有些人的中饱私囊,更不是某个人的垫脚石,陈凯歌之流在浪费了太多好题材的同时也削弱了主旋律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