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黄圣依沪语翻唱《三拜红尘凉》:方言文化与流行音乐的破圈融合

发布时间:2025-05-13 18:27:04  浏览量:1

黄圣依近期在综艺《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中,以沪语翻唱古风歌曲《三拜红尘凉》。

这一表演于2025年5月12日播出后迅速登上热搜,播放量破千万,成为方言文化与流行音乐融合的典型案例。

黄圣依的上海话被评价为“土生土长的腔调”,发音自然且贴近市井气息。其语言能力源于上海徐汇区的成长背景:母亲邓传理(《新民晚报》前编辑)坚持沪语传承,家庭日常交流常混杂英语、普通话和上海话。

节目中,她将吴侬软语的婉转咬字融入古风旋律,戏腔处理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例如“红尘凉”三字的尾音拖曳带有沪语特有的黏连感。

该翻唱引发对“方言音乐化”的讨论。有观点认为王家卫未邀请她出演沪语剧《繁花》是遗憾,因她在综艺中即兴沪语争吵片段已展现生动表达力。

但也有听众指出,古风歌词的文言词汇与市井沪语调性存在文化割裂,如“叩首天地”等宏大叙事与吴语绵软特质较难调和。

黄圣依的表演之所以能形成现象级传播,离不开多重话题的叠加效应:

节目中与母亲邓传理用沪语争论家务(如冰箱清理问题),强化方言使用场景的真实性;

她正将孩子从北京转学至上海,被解读为“沪派文化回归”的隐喻;

此前其同名歌曲《黄圣依》以普通话说唱为主,此次方言尝试打破固有音乐形象。

网友翻出其早年语言类综艺表现:2017年某节目中即用沪语演绎老上海童谣,彼时已显方言功底。此次翻唱被视作“方言传承的鲜活样本”,尤其对比年轻一代沪籍艺人逐渐弱化的方言能力。

该事件折射沪语文化在娱乐领域的突围尝试。黄圣依选择用非母题歌曲进行方言改编,实质是以上海话为媒介重构文化认同——既保留“石库门弄堂”的本土特质,又通过古风载体对接年轻受众审美。

这种“新派沪语”实践,或为方言保护提供新思路:在《三拜红尘凉》的网易云评论区,已有网友自发发起“方言翻唱挑战”,形成二次创作风潮。

从《繁花》的影视热到黄圣依的翻唱热,沪语文化正以多元形式重返大众视野。这一事件证明,方言的传承不能仅依赖“博物馆式保护”,而需通过创新表达激活其现代生命力。

当吴侬软语遇上古风旋律,当市井腔调碰撞宏大叙事,争议与共鸣并存,或许正是方言文化破圈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