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做客深圳大师课:接纳多样经验,对每个角色都一视同仁
发布时间:2025-05-13 18:34:10 浏览量:4
南都讯 记者黄璐 5月12日下午,备受瞩目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 第三季深圳展演首场大师课迎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陶虹。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爱好者,深圳话剧院筹建办负责人戴纪澜以主持人的身份,与陶虹围绕《国家院团与地方新生代:戏剧创作的生态对话》展开了对谈。
表演基本功:是演员的立身之本
“演员这行就是技多不压身。”陶虹表示,职业演员的基本功至关重要,这是区分被训练过与没训练过的演员的关键所在。基本功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从声音的控制、肢体的协调,到对角色的理解与诠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演员日复一日的磨练。她以自身为例,作为非专业出身的演员,在片场也曾因基本功不扎实而感到忐忑,但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才逐渐站稳脚跟,成为观众喜爱的演员。
在谈到戏剧表演基本功时,陶虹指出,无论是台词、形体还是声乐,每一项技能都对演员的表现至关重要。她回忆起自己初次登台时的紧张和不足,以及后来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逐渐掌握舞台技巧的过程。她提到,即使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镜头前表现自己,但真正的戏剧表演需要的是被训练过的专业技能。同时,她鼓励青年演员要深入生活,细致观察,将生活中的点滴提炼为表演中的素材,使角色更加鲜活、有血有肉。
艺术源于生活: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
在塑造角色时,如何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融合,是演员必须面对的课题。陶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表演其实无论如何都会呈现出你对真实生活的思考和真实生活的观察,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她鼓励年轻演员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将身边人、身边事的细节观察收集起来,藏在心中的素材库中,待到表演时信手拈来,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空镜子》中爱笑又容易想家的孙燕,还是《美丽新世界》里精明世故却又善良的黄金芳,这些角色的生动形象都离不开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提炼。
作为斩获影视六大奖满贯的优秀职业演员,陶虹深知表演工作中最需要坚持的专业素养。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她建议年轻人不要沉迷于刷手机,而应沉下心来阅读书籍,通过阅读提升对人生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表演中游刃有余。她还提到,自信是最好的化妆品,只有真正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在舞台上和镜头前自信地展现自我,享受表演带来的满足感。
对于舞台剧和影视剧的区别,陶虹认为,舞台剧是集体创作,能锤炼演员的创作能力,演员须通过外放的肢体动作和声音传递情感;而影视剧表演更注重细节,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能成为表达的关键。同时,她强调好的表演应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把握表演尺度,引发观众共情,而演员保持放松状态则是呈现绝佳表演的基础。
深圳戏剧的未来:本土特色结合现实题材
“我确实是很早就来过深圳,那时候的深圳跟现在的样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这里还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与现在繁华的景象截然不同。”陶虹回忆起早年来深拍戏的经历,她感慨深圳从“建设中的城市”发展为“具有引领性的文化都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的变化让陶虹印象深刻。每一次来到深圳,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引领性的城市。
“文化和人的生活真正息息相关的。”陶虹表示,深圳本土题材话剧《破空》这次演出广受好评,正是因为与本土文化、现实题材紧密相关,引起观众的共鸣。谈及深圳话剧院的筹建,陶虹建议,深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话剧院应当聚焦深圳本土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重视剧院教育功能,让戏剧成为深圳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增添更多文化底蕴与艺术活力。
在大师课的尾声,陶虹还与现场的青年戏剧人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青年戏剧从业者关于职业发展、戏剧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她鼓励年轻从业者接纳多样经验,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广戏剧。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身份与角色时,陶虹表示对每个身份和角色都一视同仁,视其为宝贵的人生经历。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为在戏剧道路上探索前行的年轻人们照亮了方向,给予了他们激流勇进的勇气与力量。
此次“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三季深圳展演大师课活动”陶虹专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深圳戏剧生态注入国家级院团的专业养分,更通过分享创作心得,为青年戏剧人指明了艺术追求的方向。接下来还将有4场“戏剧大师课”陆续展开,助力深圳话剧院筹建工作,助力中国戏剧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