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上海文化Talk|指挥家余隆:让145岁的上海交响乐团成为城市之光

更新时间:2024-10-02 22:18  浏览量:36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

1964年7月,余隆出生,家在衡山路东平路的上海音乐学院家属楼;几乎是同时,紧隔壁的复兴中路1380号,1964年8月诞生了上海第一座多功能跳水池——上海跳水池。少年时期就在这一片活动的余隆,完全没有想到50年后,在自己出走半生、归来已在国际上闯下大名声时,会和这个地方有如此奇妙的交集。

短短50年,余隆和复兴中路1380号,诠释了什么叫沧海桑田:2014年,拆除上海跳水池后建造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投入使用,余隆作为百年老团上海交响乐团全球招聘的音乐总监,联袂钢琴家朗朗和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合作呈现了音乐厅的开厅音乐会。

梦一般的经历,梦一般的发展,2024年,上海交响乐团迎来了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10周年。著名指挥家、上交音乐总监余隆告诉《上海文化Talk》,在这个百年名团担任音乐总监“极具挑战”,因为自己“需要对自己热爱的这座城市有个好的交代”,他也期待乐团能“成为城市之光”。

◆ 上交有着宝贵的职业乐团传统 ◆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余隆,对上海交响乐团相当熟悉。最早可追溯到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的这支乐团,1922年改称上海工部局乐队。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它不仅是最早广泛介绍西方音乐、最早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中国音乐人才、最早培养中国交响乐听众的乐团,更在而后跨越三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中,始终秉持着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逐步成长为一个汇聚全球顶尖演奏家、最能代表中国音乐诠释能力的世界级乐团。

2009年,通过全球招聘,余隆成为上交新一任音乐总监。“回上海当上交的音乐总监是不容易的事,这里有一批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们——上交的演奏员真的都是精挑细选,对业务非常重视,跟他们一起工作,责任重大。”他对上交从来不吝赞美,“上交有一种梦幻般的音色,对音质和音乐的捕捉能力非常敏锐,这非常难得。”

余隆和外公、中国老一辈音乐家丁善德

纯粹只是历史悠久,并不令人惊叹,余隆认为,上交文脉绵延145周年,精神层面的财富,才是最应该被称道的:“专业和职业,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上交最宝贵的传统。我们以前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都应该有一种对‘规范’的追求,作为职业乐团也同样如此,难得的是一直保持职业性、专业度,它需要职业精神,也需要合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无论在上海还是在交响乐团这个行业,上交的专业度给全国的同行们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示范、一个榜样的作用,值得大家尊重。”

◆ 众多新创品牌提升上交影响力 ◆

余隆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之初,就率乐团在纽约、洛杉矶、多伦多、圣地亚哥等北美12城巡演,《纽约时报》撰文报道,将余隆誉为“中国的赫伯特·冯·卡拉扬”——众所周知,卡拉扬将柏林爱乐乐团带上了交响乐历史上的巅峰。成立于1882年、比上交还“小3岁”的柏林爱乐乐团,如今是国际乐坛上公认的“天团”。

余隆对上交似乎有着天然的责任感,“因为我是上海人,无论是我的专业上,还是我对家乡的热爱上,我都想把工作做到极致。”他的选择是,为古老的上海交响乐团带来一系列的“新”东西——在他担任音乐总监的15年间,他创设了众多的上交品牌项目。

2014年余隆和郎朗、文格洛夫合作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厅音乐会

2009年,上海交响乐团启动了新年音乐会体系,其中的“上海新年音乐会”,以城市为名,以中西对话的音乐,向世界发出上海的新年问候,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2010年,他创办了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将古典乐带到了城市各个角落,这也成为了上海和乐迷的夏夜文艺生活模式,同时,“古典跨界”的办节思路,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走进音乐厅,让上海成为国际名团们都羡慕的“年轻观众多”的演出市场;2012年,他和纽约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一起,三方联手创办了上海乐队学院,用大量的实战演练,填补了音乐学院毕业生和乐队需求之间的衔接空白,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的人才培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015年,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面向全球启动,并于2016年开始了第一届的比赛,它给参赛选手创造职业发展机会,极大提升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影响力。

“15年里,我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建立了很多很多的音乐和艺术品牌,包括如今全世界瞩目、在中国数一数二的音乐季,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对上海这座城市,还是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我们都应该给他们交出一份好的答卷,对爱护我们、关心我们、聆听我们的朋友和观众,我们希望能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为他们服务。”余隆说,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总监、一名指挥,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带领团队探索,“如何让这个团队成为城市之光,让它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家的生活会因为它而变得丰富多彩。我很骄傲,自己的人生当中能有这么一段经历,跟上交一起生活、一起工作,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荣誉。”

余隆和矶崎新、丰田泰久在新落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 创作更多的精品带到国际舞台 ◆

在延续乐团令人骄傲的历史和荣耀的同时,余隆还有超越了一家乐团、一座城市的使命感——作为中国音乐家,他期待借由如今影响力日盛的乐团平台,将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更好地带到国际舞台。“聆听中国声音,并不是随便弄一首曲子去演一下就结束了,我们需要从委约阶段就要精准地、用世界性的眼光去看待,以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余隆说。这和交响乐在中国的使命,也高度一致,即“用好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余隆和上交团长周平

在第一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组委会规定,所有中外参赛选手,必选曲目包括了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随后,中国当代作曲家、曾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的陈其钢作品《悲喜同源》和周天的《旅途》先后接棒,成为第二届和第三届的必选中国曲目。

上海交响乐团和最著名的古典乐唱片公司——德意志留声机唱片(DG)合作后,2019年推出的首张DG唱片《门道》,也将《悲喜同源》收入其中。“作品让大家看到了今天的现代作曲创作手法,更回忆到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和艺术之美,”余隆说,这种美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用心灵来感受,“通过音乐,领会中国的审美,然后联想到中国的哲学,最后去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了解到中国人和人之间打交道的模式、方法,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这个过程因音乐而起,终结时,却变成对一个国家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理解。”

上交首张DG唱片《门道》

如今,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还在和中国音乐家们合作,努力将更多的中国精品带到国际舞台,“音乐的语言是世界的语言,它不需要解说,只要你赋予它生命、激活它,它就能让今天的世界,看到一个唯美的中国,一个大格局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