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闻】名古屋水莲舞蹈艺术学校与南京小红花艺术小学跨越三载的共舞
发布时间:2025-05-06 16:55:01 浏览量:3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记者 蒋丰金陵城的梧桐枝头抽出新绿,在暮春的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场重逢悄然伴奏。4月28日,南京小红花艺术小学的练功房里,日本名古屋水莲舞蹈艺术学校的孩子们赤足踏在木地板上,水袖翻飞间,一池清涟在金陵城悄然绽放。这是两校学生第三次相逢,却依然如初见般带着露水般的清新与悸动。
在中国国务院侨办和江苏省以及南京市侨办的积极协调下,三年前的那个初春,当旅日华人、名古屋水莲舞蹈艺术学校理事长山田爱子带着学校的孩子们踏上南京的土地时,明城墙的砖缝里还凝结着前夜细雨的微光。南京小红花艺术小学的孩子们捧着刚摘的花朵相迎,两群孩子用肢体语言编织着跨越国界的对话——水袖的弧线与红绸的翻卷在晨光中交织,像极了长江与木曾川在云海里遥遥致意。山田爱子理事长事后回忆说:“那些孩子眼里的光,比樱花更绚烂。”
从那以后,每年深秋的梧桐雨与早春的樱花讯,都成了两校师生心照不宣的约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水莲舞蹈艺术学校校长山田爱子还带来名古屋市长广泽一郎给南京市市长陈之常的一封信,他充分肯定水莲舞蹈艺术学校在促进日中友好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建议她们与南京小红花艺术小学结成“友好姊妹校”。在记者看来,这种在推动中日关系趋善向好过程中充满温度与温馨的信函,是弥足珍贵的。
练功房的镜墙映照着三载春秋流转。水莲舞蹈艺术学校的和服腰带从绀蓝渐变为水绿,小红花艺术小学的练功服也添了数码印花的现代元素,但两校孩子踮起脚尖的弧度始终如一。当电子信号与足尖震颤在时空里共振,山田爱子在屏幕这端红了眼眶:“看这些孩子,多像我们当年种下的樱花树苗。”
今年的重逢更添几分宿命感。水莲舞蹈艺术学校带来的新编舞蹈,正是多年前山田爱子在玄武湖畔获得的灵感;小红花艺术小学献演的舞蹈,则把明城墙砖文与云锦纹样熔铸成肢体语言。
三年来,两校师生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联合举办了三届“中日青少年舞蹈艺术文化节”,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时刻。当名古屋的樱花落在南京少年肩头,当金陵城的梧桐絮飘进日本女孩的发间,那些未说出口的“你好”与“再见”,都化作了足尖与地板碰撞的清响。
正如长期支持名古屋水莲舞蹈艺术学校的名古屋华助中心主任郑兴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所说的那样,三年不过沧海一粟,却足以让两株文化幼苗长成遮天蔽日的连理树。当名古屋港的汽笛与长江轮渡的鸣笛在时空里交响,当琵琶的清音与三味线的颤音在云端共振,这场始于足尖的对话早已超越艺术本身。多次造访南京的日本名古屋市政资料馆馆长铃木诚二也告诉记者,“我们相互交流的不仅仅舞蹈,而是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的土壤。”
两校孩子用足尖与衣袂写就的诗篇,永远在南京长江与名古屋木曾川的波涛间回响——那是比任何条约都更恒久的约定,是文明以最优雅的姿态,完成的一场跨越山海的永恒共舞。